(正本是要分享這篇自力書店的「開店指難」,沒想到又寫了落落長的廢文,不囉嗦請看這裡:https://theinitium.com/article/20170301-culture-bookstoresguide/)
*網摘圖
這幾年在臉書遊走垂垂揣摩出個秩序,這個園地屬於視覺系,臉文只合適濃縮版的提綱挈領,通篇大論就移駕到部落格或網誌,一個網址保持就可以更上一層樓一覽全貌。假如如許還沒法知足文字慾,那就乾脆脫離臉書專心創作,不食臉書煙火眼不見為淨翻譯假如真有這麼一天,我必然不會封閉臉書帳號,就像張愛玲在《公寓生涯記趣》說她喜好聽市聲,非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覺的。
網路的興起改變了鉦昱翻譯公司們的浏覽習慣,出書業的蕭條和實體書店相繼歇業可見一斑翻譯不懂的就問Google大神,國度大事就看網路新聞,搭捷運就滑手機上臉書,連買個家用百貨也獲得淘寶網一應俱全,於是我們獲得的是大量的常識碎片,視網膜領受到的也是走馬看花。
臉書像壹週刊、購物型錄、糊口情報、藝文極短篇,遊走一圈加減乘除以後,除少數文章,獲得的只剩下常識碎片,獨一欣慰的是結識很多同志中人,乃至這輩子基本不成能有交集的朋侪。大家相互打氣、彼此賞識,也許永遠不會面面,但卻難以想象地暖和了很多的日與夜翻譯
就拿寫作來說好了,之前的網路作家長短主流,少了出書社的「認證」,寫再多再好也只能窩居在本身的部落格裡窮高興,只能等候有朝一日被伯樂相中,將網路文章結集成書、公開上架販售。如今反了,幾近所有的線上作家都要在臉書露臉,尤其新書上市,臉書是最現成的行銷平台。延續暴光貼文還能積累人氣與能量,誰叫現代人不可一日無臉書。
臉書以視覺為導向,文章合適輕浮短小,就像昔時震動台灣報業的生果日報,報紙版面編排全部大翻新翻譯大大的全彩照片要有話題性還要吸睛,聳動的題目更要配上流氓字體互相照映,圖片一目了然的,就無需文字多申明,因為繁忙的現代人只有三分鐘熱度,誰有那麼多的美國時候耐著性質專心爬文?手指一滑就換下一位臉友的動態更新,按個讚是認同一定,留個言是情誼相挺。臉友、偶像那麼多,帥哥美男每天線上直播,
來自: http://blog.udn.com/didi0896/102903025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鉦昱翻譯公司02-23690937